非典形醫生

非典形醫生,非典形作家,非典形教育工作者

很難形容張肇昌這個人,他是醫生,但絕不是你我心目中的醫生。他絕非典形醫生,他無一般典形醫生的古板沉悶,你也不能在他身上找到半絲的所謂醫生款。他興趣廣泛,從天文地理文學音樂,以至攝影,觀鳥和寫作,無一不好。他喜歡旅遊,但菲律賓,南韓,印尼等港人熱門遊點郤從未到訪。他是自助旅遊的捧場客,喜歡一個人到處跑,郤又絕少離港超過三個星期。他絕對好學,購書無數,私人藏書超過六千本,但醫書郤只佔百份之一。他行醫多年,郤不斷發展與醫學無關的事業,走的路似乎離開醫學漸遠,郤又突然回歸,以另一個形式,從事醫學工作。他以往從未公開發表過任何文章,郤又成立自己的出版社,專門出版自己的著作。他從無教育經驗,郤聯同一位從事兒童藝術教育的一樓兄弟趙錦誠,成立一家兒童科學園。

同樣,他走過的醫學路亦是非典形。二十二年前的三月,當他還在準備應考畢業試時,突然被院方通知,五月不用應考了。起因前無古人,是為了一個精神科的測驗不合格。這個測驗,每年於每組專科學習結束時舉行五次,即四年級的三月,五月,八月,五年級的十月和十二月。若測驗不合格,需要重考,直至這個測驗合格才可以依例應考畢業試的。但問題是,假若你是第一組應考,你有六次機會,本班的五次和低一班的三月試。但很不幸,張肇昌是第五組應考,他錯過了僅有的二次機會,未能在畢業試前把這個測驗弄合格,成為那條奇怪的學院規例的第一個,也是規例取消前的最後一個犧牲者。

畢業以後,張肇昌立志要往骨科發展,在當實習醫生的後半年,他除了工作外,還潛心準備專科試的第一部份。終於給他創了另一個紀錄,就是以正式執業醫生第四天的超短時間,最快考上這個試,但其後郤因種種原因,最終沒有完成第二部份的專科試。十多年前,他放棄了在骨科繼續發展的念頭,轉職急症室,為的是能夠有更多的私人時間,向其他方面發展。

畢業二十年後,張肇昌從日漸吃力不討好的公營醫療系統工作退了下來,踏出了海闊天空的第一步。他沒有跟隨前人,走上私人執業的舊路,而是開拓一條不可知,但潛力無限的普及醫學及科學教育事業,包括寫作,出版和成立從事兒童科普教育的「求知號科學園」。

張肇昌有一個信念,就是當現代尖端科技愈走愈遠,愈走愈快,科學及專業與普羅大眾的鴻溝愈來愈大時,是需要有一道橋樑,將科學及專業與群眾聯起來。在現今的互聯網時代,資訊流通極快,很多以前只有專業人仕和科研人員才能取得的資訊,現在只要在電腦按幾次滑鼠便能輕易從互聯網下載。但得到資訊是一件事,能夠理解郤是另一回事。不知為甚麼,現時的科學家及專業人仕大概都不甘蟄伏,很多有關尖端科研的最新資料,在研究還未成熟,有一個公認的結論前,便已早早大事吹擂。大眾不斷受到最新的科技資訊轟炸,但郤不易理解。

以醫療科技來說,現時最熱門的基因改造,基因解碼等項目的資訊,從不間斷的從各方湧至。但社會上有很多人郤連最基本的遺傳學知識也沒有,如何能明白這些資訊真是天曉得!我們每天都被各式各樣的纖體公司廣告轟炸,說甚麼消脂殲脂等等,但很多熱衷減肥瘦身的太太小姐們相信連脂肪是甚麼也大概不甚了了。

基於這個信念,張肇昌認為普及科學和醫學常識的事業大有可為。當醫管局推出自願提早退休計劃時,他義無反顧的與薪高糧準的日子告別,將醫管局的補償金和公積金,全數投入他的出版和教育事業裡。

張肇昌明白到作家的路不易走,出版社和教育事業更不易為。但是為了實踐這個信念,他暫別往日奢華的生活,單靠微薄和不穩定的替工收入,支撐最基本的生活開支。他暫時收起未離職前,那種走遍天下,坐在熱帶的椰林樹下,山青水綠的高山湖濱或是風格獨特的小酒店裡的寫作方式。他只在互聯網繼續遨遊世界,夢想總有一天能繼續他的旅程。暫別旅遊之前,他到過兩處地方:去年三月初的阿拉斯加北極光之旅,他每天午飯後睡覺,晚上十時起床,守候北極光出現,同時潛心寫作至天亮,早餐後再繼續寫作。他在這個旅程完成了他寫了四年的小說初稿。三月尾的馬爾他之旅,他關在度假酒店近一個星期,每天面對無涯的地中海發呆,在這個星期裡,他確立了整個巫大夫醫學系列的路向。

張肇昌的文章絕對非典形。曾經閱讀過張肇昌第一本書內文章的朋友說,他的文字技巧不算突出,但勝在能夠將沉悶的醫學資訊,以一種平易近人,充滿趣味的方式表達出來。閱讀他的文章,就像閱讀一篇雜談散文一般,但在不知不覺間,吸收了份量不輕的醫學常識。還有,張肇昌的普通常識異常豐富,經常在文裡引用一些相關但非醫學範圍的資料。例如在一篇談及口水功能的文章【口水多過茶】裡,他向讀者介紹了一些亞馬遜森林的印第安人以口水釀製土酒的方法。他的文章取題獨到,相信也是經過一番推敲。你不會在其他醫學書籍看到如【最後一口氣】,【解構屁股】,【問君屁幾多,問君屁幾頻】,【準爸爸產房導遊】,【還發燒一個公道】等饒有趣味的文題。為了使整本書更有趣味,他在每一篇文章加插了一至兩張輕鬆幽默的漫晝,全是他自己構思,並找畫師代筆的。

張肇昌和一樓兄弟創辦,於今年夏季正式開課的「求知號科學園」科學課程,同樣也充滿創意。只消看看課程的名稱,如給小一,小二學生的「科學樂園」,幼稚園生的「唱遊科學」已可體會他的心思。科普課程的內容,也別具創意,更冠以有趣的名稱如「糖黐豆」,「水溝油」等。

張肇昌的革命性嘗試,正正向一些為茫茫前路而心裡忐忑不安的醫科學生和行將約滿醫管局的年青醫生,展示一個行醫以外的選擇。